▆ ▅ ▄ ▃ ▂ ▁ ▁ ▂ ▃ ▄ ▅ ▆
2010年12月29日 星期三
2010年10月20日 星期三
2台印表機比較
規格 | 說明 |
---|---|
列印方式 | 24針印字頭,點矩陣撞擊式,可複寫五份(含原稿) |
印字速度 | 高速草稿(10cpi) 333cps 公用程式(10cpi) 250cps 高品質(10cpi) 83cps 極高速 333cps |
字型及列印特色 | 列印行寬(10cpi) 80行 最大壓縮列印行數 160行 字距 10/12/15/17.1/20固定字距 圖形解析度 最大360*360dpi |
模擬語言及連接介面 | 印表機模擬語言 EPSON LQ,IBM PPR or IBM AGM 標準介面 雙向平行阜,USB 2.0,RS232序列阜 |
紙張處理 | 連續報表紙 76.2-245mm 零吋起印(自紙張首頁起) 單張紙:2.12mm(至字元中點) 連續報表紙:2.12mm(至字元中點) 進紙方式: 上方/前方/後方進紙路徑,後方牽引進紙器進紙,上方牽引進紙器進紙,摩擦進紙模式 |
物理規格 | 體積(高*寬*深) 150*349*232mm 重量 4.2公斤 記憶體 64KB 噪音 53dB 電源 100-110V AC 50/60Hz |
穩定性 | 印字頭壽命: 3億個字元 平均無故障時間: 10,000小時 |
規格 | 說明 |
---|---|
印字方式 | 24 針點矩陣式雙向列印 印字密度 360X360 dpi 列印行數(10cpi) 80行 |
列印速度 | 高速模式 480cps( 12cpi ) 400cps ( 10cpi ) 一般模式 270cps ( 12cpi ) 225cps ( 10cpi ) 文書模式 135cps ( 12cpi ) 113cps ( 10cpi ) |
紙張厚度 | 最大 0.35 mm |
紙張寬度 | 單張紙 10.2 公分 ~ 26.7 公分 連續報表紙 10.2 公分 ~ 26.7 公分 |
紙張長度 | 單張紙 7.6 公分 ~ 36.4 公分 連續報表紙 10.2 公分以上 |
傳輸介面 | 並列 IEEE 1284(標準) USB USB1.1 typeB(選購) 串列 RS232C(25針)(選購) |
模擬 | Fujitsu DPL24C+ 、Epson ESC/P2 、IBMR XL24E |
緩衝區 | 128KB(Max.) |
複寫能力 | 5份(含原稿) |
可靠度 | MTBF(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)20,000 小時 |
印字頭壽命 | 每針4億點 |
體積 | 長 415mm x 寬 330mm x 高 120mm |
重量 | 7.3KG |
電源 | 100V~120V AC±10% 、50Hz~60Hz |
溫度 | 工作5°C ~35°C |
2台螢幕比較
液晶顯示器(液晶螢幕)無娛倫比魅影系列
22QA/22QD
21.6吋寬螢幕
低調展現新奢華的生活體驗
有內在涵養也講究外在美型的都會新貴
- .FULL HD (22QD)
- ‧Chromax™影像優化平台
- .CCE奇美色彩基因工程
- ‧動態對比20000:1
- ‧等比/全屏(4:3/16:9)模式切換
- .1年無亮點保固
<><>
吋別 | 21.6吋 | ||
面板規格 | 型號 | 22QA/22QD | |
點距 | 0.25mm | ||
解析度 | 1920X1080 | ||
顯示色度 | 16.7M | ||
亮度 | 300 cd/㎡ | ||
動態對比值 | 20000:1 | ||
最大可視角度 | 水平 | 170° | |
垂直 | 160° | ||
掃描頻率 | 水平 | 31 kHz ~ 82 kHz | |
垂直 | 56 Hz ~ 76 Hz | ||
頻寬 | 173MHZ | ||
可視面積 | 478mmx269mm | ||
反應時間 | 5 ms | ||
影像處理 | 高頻寬數位內容保護(HDCP) | 22QD | |
影像處理器 | Chromax™+CCE | ||
高畫質支援能力 | Full HD 1080P(22QD) | ||
輸入端子 | 輸入端子 | D-Sub/D-Sub+DVI-D | |
音效 | 喇叭 | 1W x 2 | |
電源功率 | 電源 | AC100~240V, 50/60Hz | |
消耗功率 | 55W(max) | ||
待機消耗功率 | 2W(max) | ||
外觀 | 重量 | 4.2kg﹝Including Stand﹞ | |
傾斜角度 | -5° ~ 15° | ||
牆壁固定 | VESA Standard | ||
安裝孔距 | 100mm x 100mm | ||
寬 x 高 x 深 | 510mm x 392mm x 200mm | ||
顏色 | Glossy Black 鏡亮黑 | ||
保固 | 1年無亮點保固 |
液晶顯示器(液晶螢幕)薄型線身S系列
24SH-L
再造空間美學新概念 薄型進化極緻
滿足最挑剔的色彩表現 擁有最時尚動人的曲線
滿足最挑剔的色彩表現 擁有最時尚動人的曲線
- ‧1.85cm 纖薄機身
- ‧LED節能光源
- ‧CCE™ Pro奇美色彩基因工程
- ‧10,000,000:1 千萬級動態對比
- ‧FULL HD 1080
- ‧16:9最佳視覺享樂比例
<><>
吋別 | 23.6吋 | ||
面板規格 | 型號 | 24SH-L | |
點距 | 0.27mm | ||
解析度 | 1920X1080 | ||
顯示色度 | 16.7M | ||
亮度 | 300 cd/㎡ | ||
動態對比值 | 10,000,000:1 | ||
最大可視角度 | 水平 | 170° | |
垂直 | 160° | ||
掃描頻率 | 水平 | 24 kHz ~ 83 kHz | |
垂直 | 56 Hz ~ 76 Hz | ||
頻寬 | 165MHZ | ||
可視面積 | 521mmx293mm | ||
反應時間 | 5 ms | ||
影像處理 | 高頻寬數位內容保護(HDCP) | Yes | |
影像處理器 | CCE™Pro | ||
高畫質支援能力 | Full HD 1080P | ||
輸入端子 | 輸入端子 | D-Sub/DVI/HDMI | |
音效 | 喇叭 | 2W x2 | |
電源功率 | 電源 | AC100~240V, 50/60Hz | |
消耗功率 | 32W | ||
待機消耗功率 | 1W | ||
外觀 | 重量 | 3.6kg﹝Including Stand﹞ | |
傾斜角度 | -3° ~ 12° | ||
牆壁固定 | - | ||
寬 x 高 x 深 | 570mm x 408mm x 186mm | ||
顏色 | Glossy Black 鏡亮黑 |
2010年9月29日 星期三
Mio Leap K1雙面導航手機
Mio Leap K1雙面導航手機
概觀-Mio Moov 700車用衛星導航系統 ,7吋超大寬螢幕,內建3D虛擬實境衛星導航地圖。搭配左右子母畫面,您可切換車用電視以及GPS導航畫面、Mio 路況即時通(TMC)和豐富的iGOGO旅遊書,讓您的資訊一覽無疑。並提供影音輸入功能,支援車用數位電視 、DVD播放器及倒車雷達,亦可播放電影、聽音樂、唱卡拉OK及瀏覽照片。結合多媒體播放以及豐富又精準的車用導航資訊,Moov 700是您不可或缺的GPS衛星- 內建MioMap 2008 3D 專業車用/行人導航
領先業界為行人量身打造的專業導航手機,內建重力感應器與電子羅盤,訊號更清晰,定位更精準。
MioMap 2008 隨時待命,可同時使用電話和導航。
唯一內建偏遠地區圖資,可查詢全台617萬戶門牌號碼資料,涵蓋率達93%以上。
聲控設定支援語音輸入縣市路名模式。 - 人性化操作介面 輕鬆上手
鏡面滑動式觸控捲軸,導航操作介面簡易上手。
GSM三頻系統(900/1800/1900)。
支援藍牙耳機。 - 多重影音娛樂視覺享受 一機滿足
200萬畫素相機,支援座標相片導航,讓您為舊回憶創造新體驗。
支援MP3播放,隨時盡享邊聽音樂邊導航的樂趣。
支援影片播放及數位相框功能,多重視聽享受一次擁有。
規格-
- 1.200萬畫素相機鏡頭
- 2.聽筒
- 3.指示燈
- 4.MicroSD插槽
- 5.音量調整鈕
- 6.導航螢幕電源
- 7.功能選單鍵1
- 8.電話接聽鍵
- 9.相機按鈕
- 10.電池蓋
- 11.方向鍵
- 12.電話結束鍵/電源鍵
- 13.功能選單鍵2
- 14.1.7"OLED手機螢幕
- 15.吊飾孔
- 16.喇叭
- 17.2.5"耳機孔
- 18.SIM卡槽
- 19.Mini-USB埠
- 20.內建GPS接收器
配件- 其他配件 Mio Map 光碟 ,快速使用指南, 售後服務保固卡 耳機 用來聆聽音樂或電話語音 攜帶套 用來方便攜帶及防塵的保護套 鋰電池 可重覆充電的電池 USB同步傳輸線 連接裝置到個人電腦與筆記型電腦,同時進行電池充電。 支援 100-240 伏特的充電器 地圖畫面- MioMap 2008 隨時待命,可同時使用電話和導航。 唯一內建偏遠地區圖資,可查詢全台617萬戶門牌號碼資料,涵蓋率達93%以上。 聲控設定支援語音輸入縣市路名模式。 將景點加入書籤或設定為「我的最愛」,輕鬆編輯、快樂分享旅遊筆記 |
CPU-Intel
Intel:四種品牌跟兩種腳位
多數人比較關心這個,因為Intel一直都是電腦效能的指標,只是產品線更多了點,命名的原則跟剛剛AMD的產品大致相像。品牌換成「Core i7」「Core i5」「Core i3」「Pentium」這些。只是,Intel就沒有AMD那樣把核心數直接當作命名的一部分,看起來就比較辛苦。而且處理器腳位就分了LGA 1366跟LGA 1156,有的店家可能還有舊平台LGA 775的庫存,採購上也需要多謹慎。▲Intel處理器命名圖解
腳位 | 品牌 | 頭文字 | 核心/執行緒 | 快取 | HT | Turbo Boost | 內顯 |
LGA 1366 | Core i7 | 9 | 4 or 6 / 8 or 12 | 8M ~ 12M L3 Cache | 有 | 有 | |
LGA 1156 | Core i7 | 8 | 4 / 8 | 8M L3 Cache | 有 | 有 | |
LGA 1156 | Core i5 | 7 | 4 / 4 | 8M L3 Cache | 有 | ||
LGA 1156 | Core i5 | 6 | 2 / 4 | 4M L3 Cache | 有 | 有 | 有 |
LGA 1156 | Core i3 | 5 | 2 / 4 | 4M L3 Cache | 有 | 有 | |
LGA 1156 | Pentium | G6 | 2 / 2 | 3M L2 Cache | 有 |
▲Intel處理器品牌差異一覽
Core i7:極致效能、售價最高
俗稱「愛妻」,頂級宣示效能級產品。這是有錢人跟狂人玩家的最愛,腳位分為LGA 1366與LGA 1156。一般來說,9字頭的代號表示LGA 1366用,8字頭則是LGA 1156用,。Core i7因為有Intel HT(Hyper-Threading)技術加持,所以都是四核心八執行緒。唯一不同的,是售價至少三萬台幣起跳的Core i7 980X,他是有六核心12執行緒的處理器。Core i7身為頂級產品,當然少不了自家的Turbo Boost技術,不跑多核的時候會自動提高單核的速度(代價是其他核心會降速)。Core i7的型號有時會有後綴字,最高等級的980X的「X」代表「極致」,而上市時間未定的新產品875K,後綴字「K」是為了辨明未鎖倍頻。「愛妻」系列近期行情多在9500以上,通常也是最不可能有「破盤價」的等級。
Core i5:玩家首選、主流平台
執著的玩家會指名這個等級,這裡都是LGA 1156的平台。7字頭的處理器很單純是四核心四執行緒,沒有搭HT,但6字頭開始就有點奇妙,正確來說是「雙核心」加上「一個顯示核心」,處理器同時也有繪圖晶片,搭配自家H55跟H57晶片組做顯示輸出。但Intel在這個產品線上搭上自家HT技術,開啟時從工作管理員看起來會是四執行緒在跑。實際上真要尬起來,多核效能仍是拼不過完整四核心的7系列。Core i5家族也搭載自家的Turbo Boost技術,在大多數遊戲應用上相當吃香。近期行情落在6000~6500,比較特殊的情形是Core i5-670,售價突破9000。這系列主要對手就是Phenom Ⅱ X4 9系列處理器
Core i3:表現不俗,進階文書
效能還過得去,適合錢不太夠,沒在玩什麼劈哩啪啦的大作遊戲的人。Core i3通常是5字頭命名,跟i5 6系列很像,都有雙核心,一顆顯示核心,搭配H55或H57平台輸出。也搭配HT。但這個等級就沒有Turbo Boost技術,所以價格上自然就下滑了一截。近期行情約4000~4500,跟AMD主流產品線Athlon Ⅱ X4系列性能互有勝負。
Pentium:入門等級,學生裝機
或許是「Intel Inside」這個口號太過成功,Pentium幾乎快成了Intel的代名詞。但現在是Intel整個產品線當中最低階的一條。Pentium在LGA 1156腳位上有個低調的G系列,但低調到幾乎讓人遺忘。一樣有雙核心跟一顆顯示核心,和Core i3比起來,卻少了關鍵的HT技術,價格也更低。近期行情約2800,目前只有Pentium G6950這顆處理器。對手是同樣鎖定裝機市場的Athlon Ⅱ X3。
▲Intel處理器盒裝外觀
CPU-AMD
AMD:型號、核心一看就明瞭
隨便抽個報價單出來,光是CPU的部份可能就會有八九種型號。這些型號數字其實不難懂。AMD處理器會有「Phenom Ⅱ」「Athlon Ⅱ」這兩種品牌。品牌名稱後面會接著「X2」「X3」「X4」「X6」表示核心數目。舉個例子,Phenom Ⅱ是消費端的中高階象徵。性能也是AMD市售處理器當中最好的。最近問世的六核心處理器,命名中就肯定會有X6兩個字,而新產品特有的新技術Turbo Core,就會以結尾多個T字來表示,沒有這個字就沒有這個技術。型號通常可以這樣拆來看。由「頭文字+2碼」組成一組數字,頭文字的部份通常是1個數字,但是最近多了六核心系列,用上2位數,接在後面的2碼數字沒有明顯意義,用意是和相似的型號作區別,重點還是在前置的頭文字上。
AMD的潛規則是,頭文字代表意義,等於前面品牌加上核心數的意義。例如Athlon Ⅱ X3 435,型號的部份是「435」,頭文字就是「4」,代表的就是「Athlon Ⅱ X3」。而Phenom Ⅱ X6 1090T當中,型號的部份是「1090T」,頭文字是「10」,代表的就是「Phenom Ⅱ X6」。這種方式同時也簡化了口語上的稱呼,尤其是英語系國家,三位數跟四位數的念法習慣縮簡成兩個一組。若業務遇到外國客人的時候,不用擔心他腔調太重,只要聽得懂型號數字在講啥,溝通就簡單的多。
頭文字通常也意味著高低階之分。最強的Phenom Ⅱ X6自然是配上「10」,便宜的雙核心處理器「Athlon Ⅱ X2」則是配上「2」,比較特別的是「5」和「6」分別代表著「Phenom Ⅱ X2」「Athlon Ⅱ X4」,前者單顆核心效率較佳,後者單顆核心較弱,但有四顆核心,多核應用上比起只有雙核的Phenom Ⅱ X2來的優秀。兩者之間其實並沒有真正的強弱之分,卻是看用途決定需求,互有利弊。遊戲用Phenom Ⅱ X2較順,多核心轉檔Athlon Ⅱ X4較快,僅此而已。
▲AMD處理器命名圖解
頭文字 | 代表 | 最近行情 |
10 | Phenom Ⅱ X6 | 6600~9800 |
9 | Phenom Ⅱ X4 | 4300~5800 |
6 | Athlon Ⅱ X4 | 3200~3400 |
5 | Phenom Ⅱ X2 | 2800~3000 |
4 | Athlon Ⅱ X3 | 2300~2500 |
2 | Athlon Ⅱ X2 | 2000~2300 |
▲速查AMD CPU型號頭文字意義表
為什麼有黑盒?
報價單上寫著「黑盒」的,通常指的是「Black Editon」,因為處理器外盒也是全黑,所以店家多以黑盒稱呼。黑盒版是AMD的特別品牌,一般人使用上並不會感到效能差別,卻會覺得售價似乎貴了點。一般處理器出貨都會將處理器倍頻固定在指定數值,避免使用者自行調高倍頻造成系統不穩。但AMD的黑盒沒有鎖定倍頻,如果使用者知道調整方法,可以自行調高倍頻,達到超頻的目的。當然,風險自負。類似的哏其實Intel也有。不過不叫做黑盒,而是選擇在型號後面加個K來識別,目前還沒聽到已經開賣的消息。
▲兩種處理器外盒,左邊的就是被稱作「黑盒」的Black Editon處理器
CPU總介紹
CPU -1
CPU-Z 是一款免費軟體,顧名思義,它是專門用來偵測處理器 CPU 資訊的軟體。它主要提供了 CPU 類型、時脈、電壓、外頻、倍頻、製程、快取記憶體大小…等資訊。此外,它也提供了主機板型號、BIOS 版本、晶片組、顯示卡、作業系統版本、DirectX 版本等資訊。新版本還加入對新一代處理器的支援,加強顯示卡記憶體的資料顯示,例如記憶體的生產廠商、SPD 速度設定等,而且新版本可以顯示 PCI-Express 插槽的資料。茲將 CPU-Z 所能顯示的資訊臚列如下:
CPU:
- CPU 名稱
- 代號
- 封裝方式 (Package)
- 內部核心製程
- 核心電壓
- 內頻(時脈)
- 外頻
- 倍頻
- 支援的 CPU 指令集 (Instructions Sets)
- Cache Level 快取資訊 (位置、大小、速度、使用的技術)
- 廠商、型號與版本
- BIOS 提供者、型號、日期
- 晶片組 (南橋及北橋)
- 圖形介面
- 頻率及時序 (timings)
- 記憶體大小、資料頻寬、序號、廠商、型號
- 記憶體時序表 (timings table)
- Windows作業系統及 DirectX 之版本
訂閱:
文章 (Atom)